2025 年公务员面试示范答题:破解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居民信任困境

题目内容

某社区计划引入智能门禁、监控系统等智慧化设备,以提升安全管理与服务效率。但部分居民担忧个人信息泄露,且老年群体因操作复杂产生抵触情绪,导致项目推进受阻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你将如何化解矛盾,推动智慧社区建设落地?

题目类型

解决实际问题类,融合社区治理、技术应用与群众工作,重点考查考生的风险预判能力、沟通协调能力及数字化治理思维。

作答思路

  1. 分层调研,精准识别矛盾焦点
    • 通过入户访谈、线上问卷等方式,区分不同群体诉求:年轻居民关注数据安全,老年居民担忧操作难度。
    • 联合物业、技术企业梳理设备数据采集范围、存储方式及权限管理机制,评估隐私泄露风险。
  2. 优化方案,构建多维安全防护体系
    • 技术层面:采用区块链加密技术存储居民生物特征数据,实现 “数据可用不可见”;引入动态脱敏算法,确保监控视频仅用于安全事件追溯。
    • 制度层面:与居民签订《数据使用承诺书》,明确数据用途与销毁流程;建立第三方审计机制,定期公示数据安全报告。
  3. 定制服务,降低技术使用门槛
    • 针对老年群体:开设 “智慧社区操作课堂”,提供一对一指导;保留传统门禁卡、密码开锁等替代方案,确保 “技术不替代人文关怀”。
    • 针对普遍疑虑:制作《智慧社区使用手册》,图文并茂说明设备功能;组织 “技术体验日”,邀请居民实地操作智能门禁、健康监测设备。
  4. 多方联动,强化共治参与机制
    • 成立由居民代表、法律专家、技术工程师组成的 “智慧社区监督委员会”,全程参与设备选型、数据管理等决策。
    • 借鉴南京 J 社区 “积分银行” 模式,居民通过参与设备维护、反馈使用建议获取积分,可兑换社区服务或商品。
  5. 长效宣传,重塑技术信任生态
    • 利用社区广播、电梯屏循环播放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解读视频,结合本地案例说明智慧设备如何防范盗窃、火灾等风险。
    • 建立 “智慧社区成果展示墙”,实时更新设备使用数据(如治安事件下降率、服务响应速度),用事实增强居民认同感。

作答示范

回答
智慧社区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,面对居民信任困境,我将从以下五方面破局:

  1. 分层调研,精准识别矛盾焦点
    组建由社区网格员、技术专员、法律顾问组成的调研小组,用两周时间完成三件事:
    • 对 300 户居民进行入户访谈,重点记录老年群体对智能设备的操作困惑(如担心忘记密码、误触报警);
    • 在线发放《智慧社区建设意愿问卷》,收集年轻居民对数据安全的具体担忧(如监控视频是否会被泄露);
    • 联合技术企业出具《设备数据安全白皮书》,明确智能门禁仅采集 “人脸 + 指纹” 双因子信息,且数据存储在本地服务器,不上传云端。
  2. 优化方案,构建多维安全防护体系
    • 技术升级:采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存储生物特征数据,任何数据修改需经社区、居民、物业三方共同认证;在监控系统中嵌入动态脱敏模块,当识别到非授权人员查看时,自动模糊居民面部特征。
    • 制度创新:与居民签订《数据使用承诺书》,承诺 “数据仅用于社区安全管理,设备报废时由公证处监督销毁”;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,每季度公示数据访问日志。
  3. 定制服务,降低技术使用门槛
    • 适老化改造:在智能门禁旁加装 “一键呼叫” 按钮,连通社区服务中心,老年人可随时请求人工协助;开设 “智慧社区大学”,每周二、四下午由志愿者手把手教学,帮助 200 余名老人掌握基础操作。
    • 普惠化设计:保留传统门禁卡、密码开锁通道,同时推出 “家庭账户” 功能,子女可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授权亲友临时通行,解决老年居民 “记不住密码” 难题。
  4. 多方联动,强化共治参与机制
    • 成立由 5 名居民代表、2 名律师、1 名技术工程师组成的 “智慧社区监督委员会”,全程参与设备招标、安装调试等环节。例如,在设备选型阶段,委员会否决了某品牌 “强制上传人脸数据” 的方案,改用本地存储设备。
    • 推行 “治理积分” 制度,居民通过参与设备维护(如清理监控镜头)、反馈使用问题等获取积分,可兑换社区食堂餐券、家政服务等,目前已有 127 户家庭累计兑换服务超 300 次。
  5. 长效宣传,重塑技术信任生态
    • 案例化传播:制作《智慧社区守护安全》短视频,展示智能门禁成功拦截陌生推销人员、监控系统协助找回走失老人等真实案例,在社区微信群播放后点击量超 2000 次。
    • 可视化反馈:在社区广场设立 “智慧社区运行看板”,实时显示设备使用率、治安事件同比下降率(改造后盗窃案件减少 60%)等数据,用事实消除居民疑虑。

通过以上措施,社区最终实现 92% 居民同意安装智能设备,项目落地后获评 “省级智慧社区示范项目”。这一过程启示我们:技术治理需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,唯有让居民成为 “建设者” 而非 “旁观者”,才能真正实现从 “智慧社区” 到 “智惠社区” 的升级。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