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目内容
某社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,涉及外墙翻新、管网更换、停车位规划、公共绿地改造等内容,但居民意见分歧较大:部分老年居民希望优先改造上下水管道和加装电梯,改善居住便利性;年轻居民更关注停车位规划和公共活动空间建设;还有居民对改造后的房屋外观、施工噪音及临时安置问题存在担忧,甚至有少数居民因担心个人利益受损反对改造,导致改造方案多次协商仍无法达成共识,项目推进受阻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你会如何协调居民意见,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顺利进行?
题目类型
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类题目,融合了社区治理、民生工程推进与矛盾调解等要素。重点考查考生在面对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多元意见分歧时,能否通过有效沟通、利益平衡、方案优化等措施凝聚共识,体现考生的协调能力、问题解决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。
作答思路
- 全面调研,梳理诉求:通过入户走访、分组座谈、意见征集会等方式,分类收集不同年龄段、不同需求居民的改造诉求,明确分歧焦点和核心关切,梳理形成诉求清单。
- 搭建沟通平台,凝聚共识:组织多轮居民代表协商会,邀请设计单位、施工方共同参与,解读改造政策和方案;针对分歧较大的内容,开展专题讨论,充分听取各方意见,寻找利益平衡点。
- 优化改造方案,兼顾多元需求:结合居民诉求,在政策和预算范围内调整方案,优先解决水电气管网等基础民生问题;合理规划停车位与公共空间,预留适老设施和活动区域;针对施工影响制定应对措施,如明确施工时间、提供临时安置建议。
- 强化宣传引导,消除顾虑:通过社区公告、微信群、现场讲解等方式,宣传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红利和长远效益;公开改造流程、资金使用情况和施工计划,及时回应居民对噪音、外观、利益保障等方面的担忧。
- 建立监督机制,保障落地:成立由居民代表、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改造监督小组,全程参与方案优化、施工监督和验收环节;定期公示改造进度,确保居民知情权和参与权,推动改造项目按计划实施。
作答示范
回答:
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民生工程,协调好居民意见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。作为社区工作人员,我会从诉求梳理、沟通协商、方案优化等方面入手,凝聚共识推动改造:
- 全面调研,梳理诉求:通过逐户上门走访、按年龄段分组召开座谈会、设置线上线下意见箱等方式,系统收集居民对改造的想法。发现不同群体诉求差异明显,老年居民更关注基础生活设施改善,年轻居民侧重生活便利性和活动空间,部分居民则对施工影响和个人权益存在顾虑。将这些诉求分类整理,标注出高频关注的问题和争议较大的内容,形成清晰的诉求清单,为后续方案优化提供依据。
- 搭建沟通平台,凝聚共识:组织多轮居民代表协商会,邀请改造项目设计单位、施工负责人到场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改造政策、设计理念和预算分配情况。针对分歧较大的加装电梯、停车位规划等问题,单独开展专题讨论会,让持不同意见的居民充分表达想法,引导大家换位思考。例如,向年轻居民说明老年居民的出行困难,向老年居民解释停车位规划对提升小区整体品质的意义,逐步缩小意见分歧,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。
- 优化改造方案,兼顾多元需求:结合居民诉求和改造政策要求,与设计单位共同调整方案。在基础改造方面,优先安排上下水管道、供电线路等老化设施的更换,解决居民最迫切的生活问题;针对加装电梯需求,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,协助符合条件的单元推进申请流程。在空间规划上,合理划分停车位区域,同时预留出适老化活动场地和儿童游乐空间,满足不同群体需求。对于施工影响问题,明确施工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段,提前告知施工流程和可能产生的噪音情况,为有临时安置需求的居民提供周边住宿信息参考。
- 强化宣传引导,消除顾虑:通过社区公告栏、居民微信群、入户发放宣传册等方式,持续宣传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优势,展示其他小区改造后的成效,让居民直观感受改造带来的好处。定期公开改造项目的资金来源、使用计划和施工进度,邀请居民代表参与预算审核,消除大家对资金使用不透明的担忧。针对部分居民担心房屋外观改变、个人利益受损的问题,组织设计人员上门讲解外观设计方案,说明改造不会损害居民合法权益,必要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,化解疑虑。
建立监督机制,保障落地:成立由居民代表、社区工作人员、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改造监督小组,全程参与改造过程。在方案确定阶段,监督小组负责收集居民意见并反馈给设计单位;施工期间,定期到现场检查施工质量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,督促施工方按计划推进;改造完成后,参与验收工作,确保改造效果符合居民预期。同时,每周在社区公示改造进度,及时回应居民提出的新问题,让居民全程参与、全程监督,增强对改造项目的信任度,推动改造工作顺利完成,切实提升小区居住品质和居民满意度